
第二部分:命定的原理
第四章:以色列和列国
根源时期
在亚当犯罪之前,他的身量远远高于今日之人。这一高度原是为他预备的起点,使他能够更进一步,迈向完全的境界。他只需再跨出一步,便可进入完全,届时“将来世界”也将在一瞬之间实现。
他原本将在这一高度上生养众多,他的后裔数目也早已按着天意命定。根据他达到完全的程度,这些后裔将与他一同分享永生的喜乐。
造物主早已预定,亚当的后裔将生活在不同的层次之中。一代为主,其余为辅,正如树根与树枝的关系。后代从前代中生出,承袭其特质,如同枝条自树干而生。树的数量,以及树干的数目与品质,在起初就已被精确地命定,毫厘不差。
然而,亚当犯罪之后,他从原有的高度堕落,自陷于黑暗与麻木之中。全人类作为一个整体也随之跌落,挣扎于败坏的层面,不再配得那起初所预定的永生。
自此,人类便活在一个低落而败坏的层面,并在其中繁衍后代;而这些后裔也同样生于这败坏的状态之中。
然而,尽管全人类已陷入败坏,人里面仍有一个崇高的源头,这源头尚未被完全熄灭。人类并未被彻底弃绝,依然怀有归回高处的潜能。只是如今的他,其状态已低于受造之初的光景,因此,他必须先回归起初的本位,方能继续迈向那命定的完全之境。
造物主赋予亚当的后裔自由的选择,使他们可以自行决定是否愿意提升自己,归回那起初的本位。
至高的智慧早已设定一个时限,赋予人类作出选择的机会,并将这时间的界限分配给历世历代的人。昔日,这选择临到一个世代;如今,则落实在每一个人身上。每个人的一生,便是他自由选择的时段——在这有限的年日中,他必须决定是否愿意提升自己,迈向完全,好得以进入将来世界那完全的会众之中。因为凡是关乎努力的事,都必须设有时间的界限。
至高的智慧认为,将这段努力的时限划分为“根源期”与“枝子期”是最为恰当的安排。起初的努力是为确立根源,而后续的努力则是为决定枝子的归属与发展。
因此,全人类在起初便被赋予机会,得以归回原始的状态,修复属灵上的破损。他们本应努力提升自己,回到亚当堕落之前的光景。一旦达成,这样的根源便得以确立,而从这根源长出的枝子也将一同保有这恢复的状态,因为枝子始终源于其根。
亚当后裔被赋予选择成为“根源”的时段是有限的。在这期间,大门敞开,每个人都可以进入其中,为成为永恒的根源而预备自己。若他成功,卓越与能力将加添于他,正如亚当堕落前所拥有的荣耀,而非后亚当时代那仍陷败坏的光景。
因为此人已完全自己,成为根源,他后裔中合乎资格者也将承受这份产业。他们将一同领受,并持守他所达成的完全。
这段“根源期”自第一人亚当起,延续至巴别塔时代。其间并不乏义人兴起,向世人传扬真理,警戒他们当自我省察,归向正道。这些义人包括以诺、玛土撒拉、闪与希伯,他们皆在世代中作光作盐,引导人归向正道。
到了巴别塔时代,人类的选择期限已然届满,造物主遂裁定此为拣选人成为根源的最后时期。在此之前,凡人皆有可能成为这永恒根源的一部分,其资格取决于他们先前真实的行为与回应。而此刻,正是这决定性的终点时刻。
于是,造物主审察全人类,按着各人的行为,在这一刻为他们定格,并据此决定各族群从此应具备的特质。这些定格后的民族素质,也随之传承给他们的后裔,成为世代相续的根基。
因此,这些人的后裔被分为不同的族群,各族承载着不同的特质与局限。他们成为后来万族的始祖,正如各民族至今仍承袭其先祖所赋予的特征。
按照至高智慧的裁定,因着罪的缘故,没有一个族群的先祖能够将自己提升,归回亚当堕落前的原初状态。惟有亚伯拉罕是唯一的例外——他因其行为蒙上天拣选,得以自我提升。亚伯拉罕因此被命定为一棵永恒卓越之树,象征人类所能达到的最高标准。从这棵树将生出众多枝子,承袭他的特质与品格,世代相传。
于是,全人类被划分为七十个列国,各自承载着在整体人类格局中的独特位置。然而,这一切民族仍停留在亚当堕落后所遗留的败坏状态之中。唯有以色列一国蒙拣选,从众族中脱颖而出,成为卓然独立的民族。
自此之后,根源期的大门便彻底关闭,人类也随之进入枝子期。从那时起,人类的活动便被限定在由先祖所生发的枝叶之中,各族的发展皆在其既定的根源之下展开。
尽管人类在外表上差异不大,但其内在本质与根源早已被命定。在巴别塔之前,人类尚处于根源期,并按该时期的标准接受审判;然而,随着根源期的结束,造物主施行了审判,确立了各族永久的根基。从那时起,人类便进入了枝子期,并延续至今。
枝子时期
出于爱与良善,造物主决定再赐列国的枝子一次机会——若他们愿意,便可与原有的根源断绝,归入亚伯拉罕之树,成为他枝子的一部分。这正是创世纪12章3节的意思:“地上的万族都必因你得福(וְנִבְרְכוּ בְךָ, כֹּל מִשְׁפְּחֹת הָאֲדָמָה)。”亚伯拉罕因此被立为万国之父,成为属天国度的根基。
然而,每一个人都必须亲自作出抉择;若不如此,他们便仍与先祖的根源相连,继续承袭其特征与属性。
正如亚当的后裔被划分为树根、树干与树枝,每一个人也遵循同样的法则。主要的枝干可从不同的树根中分化而出,而这些主干又不断生发出新的枝丫,延续其生命与特质。
亚伯拉罕之树生出六十万主要枝干,对应的是出埃及时以色列男丁的数目。他们在旷野中领受了妥拉,其第二代则进入应许之地,承受了以色列的产业。从那时起,所有后来的以色列人,皆是这些主要枝干所分化出的枝丫,延续着那属灵的血脉与使命。
当这六十万人领受妥拉之时,亚伯拉罕这棵树便得以建立完成,至此成就其完整的属灵结构。
就在此时,因着怜悯,造物主向列国赐下最后的机会。他暂停了一切审判,直至妥拉的颁布。妥拉不仅赐予以色列,也向列国开放,给予他们领受的可能。若其中任何一国愿意接受妥拉,便可立刻被提升,进入属灵的高位。然而,令人痛惜的是,没有一国愿意接受这神圣的托付。于是,他们的审判也随之终结,大门从此关闭,不再为他们敞开。
尽管如此,列国里的任何一个人仍然有机会,通过自己的自由选择去皈依,成为先祖亚伯拉罕这棵树的枝丫。
列国的命定
造物主的决定,并非要毁灭列国,而是将他们安置在较低的属灵层次。这种状态并非原初的命定;若亚当未曾犯罪,全人类本应处于更高的层面。如今的低端地位,仅是亚当堕落之后所带来的全人类的后果。
这些列国虽处于较低的层次,仍保有人之本质。尽管他们充满瑕疵,造物主仍赐予他们属天的灵魂,正如以色列人一样,只是层次有所不同。列国也被赋予诫命,借由这些诫命,他们同样能够提升自身的身体与灵魂。这些诫命,便是被称为“挪亚七律”的根本法则。
在将来世界中,除了以色列之外,将不再有其他独立的民族存在。外邦中的义人,其灵魂也将得以进入那永恒的境界,但其地位是以色列的依附(נוֹסֶפֶת וְנִסְפַּחַת),如同衣服之于穿衣之人。他们所能获得的福分,仅止于此,因为依照其本性,已无法承载更高层次的属灵光辉。
当世界被划分为七十个列国之后,造物主设立了七十位天使,各自掌管一国。因此,列国的日常运行并非由造物主亲自治理,而是由这些天使直接介入,尽管他们所施展的一切能力,终究源自造物主本身。正如阿摩司书3章2节所言:在地上万族中,我只认识你们(רַק אֶתְכֶם יָדַעְתִּי, מִכֹּל מִשְׁפְּחוֹת הָאֲדָמָה)。
这并不意味着造物主对万事万物的细节一无所知——相反,他洞察受造界的一切。然而,此处所指的是:造物主并不亲自干预或直接管理这些细节,而是任由其在既定秩序中运行。
因此,整个受造界的修复与提升,皆系于以色列人的行为。造物主“仿佛”将他对世界的治理托付于他们的手中:若他们行善,神圣之光便得以彰显,照耀万有;若他们偏离正道,光明则被遮蔽,世界陷入幽暗与隐藏之中。
列国的行为,并不能增添或削弱受造界的本质,也无法左右造物主的显现或隐藏。他们所能影响的,仅限于自身的兴衰命运,以及所辖天使的强盛或衰弱。
尽管造物主在整体上并不直接干预列国的治理,然而一旦他们的行为关涉到以色列的命运——无论是因着一位以色列人,或是因着众多以色列人——他便会介入其事务,以确保他所设定的命定得以成全。
第五章:命定的方式
当我们谈论造物主的命定时,从总体上来看,主要涉及两方面:其一,关于他的监管;其二,关于他对世界的影响。
关于造物主的监管,我们确知他无所不知。他不知世间万事是绝无可能的——无论是过去、现在,或未来。自时间之初,他已洞见一切结局;在他面前,没有任何事物可以隐藏。凡是存在的,无不显明于他,从一切层面与角度尽收于他的知觉之中。他的知识超越时间与空间的界限,绝无遮蔽与局限。
当我们说造物主“监管”万事时,所指的是他施行审判这些事情的时刻。这种审判是在特定的时间中展开的,亦即在他所愿意执行此事的时间范围内进行。关于这一点,我们将在后文中作更详尽的阐述。
当我们谈论造物主的“影响”时,所指的是他所设立的体系与秩序——一个将他的旨意转化为现实中具体行动的神圣机制。透过这一体系,天上的意志得以在地上实现,万事万物皆依其安排而运行。
造物主为万有设定了系统性的秩序,使一切受造之物依循其中的步骤与次序运行,这是他所愿意的治理方式。正如他愿意这些步骤成为自然律的一部分,他也愿意它们成为维系与推动万物的机制。借由这一体系,受造界的每一细节皆得以维持、被引导,并随他的旨意而变化。所有过程的展开与阶段之间的关联,皆遵循这一神圣原则。
造物主的影响首先流向一位上层的天使,由此逐级传递——上位者影响下位者,层层递进,直至最下层的天使,即那位掌管物质世界自然规律的使者。整个过程井然有序,环环相扣。这样的影响既可用以维持既定的秩序,也可引发全新的变化,一切皆依照他的旨意而展开与实现。
每一个层次的存在,其得以维系,皆源于造物主的光照与流注。他的能力支撑着一切受造之物及其运行的秩序,各依其本质与方式而存在。凡物质界中所发生的一切,皆须通过这一体系及其内在的层级关系被引导而出,依照前述的次第与秩序展开。
造物主创造了掌管物质世界的天使,并赋予他们各自的本性,使其坚守本位,履行职责,维持其所辖万物的运行与秩序。这些天使不可擅离其职,除非依照造物主所设定的体系与安排。
例如,掌管树木的天使,其职责是维持树木的生长与存续;而当造物主发出一道旨意,命令掌管风的天使施行某种作为,该天使便会因神意而得以坚固,执行命令。与此同时,掌管树木的天使可能会被暂时压制,其所管理的部分树木便会被狂风所摧折。
在这一总体架构之中,存在着多重层次与无数细节。有一类天使群专责维系自然规律,巩固物质世界的各个层面;而在他们之上,又有掌管赏罚的天使,依照造物主的命令,有时会打乱自然秩序中的既定安排,以成就更高层次的神意。
所有这一切,皆隐藏于造物主深不可测的道路之中,其细节繁复,非人智所能尽窥。
造物主自己俯瞰众生,无论上下,或根源或枝丫。他持续不断的考量总体的完全进展,整个受造界以此核心围绕旋转。
这一根本原则同样适用于每一个人。根据他自身的预备程度,造物主裁定他是否配得亲近,或应被舍弃;是否需经由苦难而得洁净,或暂被搁置不顾。每个人都依其功德受审,其最终目的,乃是引导整个受造界迈向最后的完全和圆满。
若造物主愿意,他可随时更改受造世界的秩序,施行各样神迹奇事;只要他认为合宜、对受造界有益,便可因时因地而行。
这似乎与犹太先哲的一项论述相矛盾,他们曾言:造物主在创造天地时预设了条件(תְּנָאִים הִתְנָה הַקָּבָ״ה עִם כָּל מַעֲשֵׂה בְּרֵאשִׁית)。然而,这一说法并非指造物主无法更改自然规律;事实上,造物主完全可以依其旨意随时更动自然规律。
先哲的本意是:在创造之初,造物主向万有的根源启示并告知了受造之物的本质与本性,同时也显明了万事的命定与整个人类的历史。根源因而明白,一切命定皆为至善,遂由此生出喜乐与满足。因此,先哲教导我们说:受造界万物在尚未被造之前,皆已被征求意见,并同意被造出来。
当造物主向这些根源启示诸般概念、本质及其最终之果效时,他亦同时显明了万事最终的成全。而这一成全,往往需在特定时刻施行神迹奇事以成就之。这些神迹,或为某一位以色列人而设,或为某些义人而显。
一切始于至高的根源;由此设立贯通上下的链条,层层递进,直至物质世界的末端显现。运作自然规律的天使亦被安置于其位,依循既定法则维系万象。然而,当造物主的旨意降临之时,这些监管天使便暂停其常职,自然规律亦随之中止或被更改。
这些命令可通过多种方式发出:或如君王颁布圣旨,庄严有序;或如暴君震怒,威势赫然。正如分开红海的神迹中,诗篇106篇第9节所言:“他在红海上发怒,海便干了(וַיִּגְעַר בְּיַם-סוּף, וַיֶּחֱרָב)。”凡此种种,皆依时而行,因境而发。